武汉前线日志:医者的担当


武汉前线日志:医者的担当

编者按 1月28日,由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二区主任郑小河担任队长,呼吸内科李晓聪、邓达丽、刘雪霞,感染性疾病科李涛、陈咏芬,重症医学科谭嘉仪、潘红星、王曙、陈露、徐双、李旺宗等1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援鄂抗疫医疗队启程,奔赴湖北开展医疗援助。本版节选医疗队队员写下的前线日志,与读者分享他们在抗击疫情最前沿阵地的经历与思考。图文来源:附一院

 

(一)武汉天气很冷,但我们心里很热

2020年1月28日晚9时,我们的队伍在广州与广东第二医疗队的其它135名队员汇合后,乘机顺利抵达湖北武汉。刚下飞机,第一感觉是武汉真冷,室外5度左右,加上萧瑟的大街,肆虐的疫情,使寒意又添加了几分。

抵达酒店已经接近晚上10点,队员们无暇顾及长途奔波的疲惫,开始消毒房间,搬运行李和物资,一直忙到凌晨3点。武汉的夜是真的冷,来自温暖汕头的队员们还不适应,很多人睡觉时被冻醒,但是次日一大早又都精神饱满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

我的队员们刚经历了一个寒冷的夜晚,但没有半句抱怨,全天都是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各种培训和准备工作中。而生活上的问题在反映之后迅速得到了解决,医疗队及当地政府立刻为我们购置了取暖器,并与酒店沟通热水供应、消毒、垃圾清运等一系列问题,一线队员的生活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我们心里感到特别温暖,身边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但是彼此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一颗颗火热的心因相同的目的汇集到了一起,筑成一道抗击疫情新的长城!

晚上,各组分别开会,选举组长,讨论工作细节,编班。医疗组会议10点多才开始,就在大堂站着开会,真犹如在战火前线,一直到深夜12点。

明天将要去前线了,叮嘱队员们好好休息,蓄足精力的去战斗。(郑小河)

 

(二)武汉你好,我们来了!

大年初四的夜晚,我们的队伍抵达了武汉江岸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湖北,也是第一次离家那么远。作为一个95后,有时候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在踏上武汉土地的那一刻,我清晰地感觉到,那个孩子长大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绝不会退缩。家人都支持我的决定,尽管我在父母的眼光里读到了不舍与担忧。身为一名医务人员,我逐渐了解这个职业的特殊与艰辛,我们一直都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战斗,即便有流血,有牺牲,但疫情不除,我们不退!

大年初五上午,总队长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汉口医院的现状以及工作上即将面临的困难。下午,来自北京地坛医院的蒋老师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更加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卫健委院感防控专家给我们培训了新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紧接着第一批援助武汉的老师给我们培训穿脱隔离衣。每个人都听得特别认真,因为一旦有人发生职业暴露将危及整个团队,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身边的战友及家人负责。(陈咏芬)

 

(三)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在即将抵达武汉的时候,南方航空的乘务员们给了我们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对我们说,美丽的白衣天使,我们等着载你们平安回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眼泪瞬间就萦绕在我眼眶。这面小小的五星红旗装载了我们全国各地对于武汉满满的关怀和关切。

到达武汉,还有很多细节让我非常感动,我在武汉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和温暖。听第一多的话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第二多的话就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邓达丽)

 

(四)穿着纸尿裤的大白

抵达武汉战场的第二天,我所在护理组第一班次20点就得火速投入主战场,19点不到我就换好上班要穿的衣服,当然少不了穿上成人纸尿裤,穿的那一刻,心里难免有些尴尬,毕竟这辈子第一次穿纸尿裤,不穿又不行,为了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也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就不得不采取这种特殊的方法。19点多,我们带上本班次需要的物资登上专门来接我们的公交车,很快,车停靠在医院门口,武汉市汉口医院几个大字散发着红彤彤的灯光,昏暗的城市里这几个大字显得格外庄重。因为我们知道那里是最危险的地方,但那里也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顶着刺骨的夜风,我们大步迈进医院,看着一个个战友从容笃定的步伐,显示出必胜的信心。我们脱下外套走进换衣房,在大家相互督促下穿好防护服,为了方便开展工作,相互认识,决定都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上姓名和职务,也不忘写上加油二字。在感控组做最后的防护确认后就可以进入隔离病房——真正的一线红区。此时,大家不约而同的通过对视相互鼓励,从一双双的眼睛中读到了凝重,也读到了决心。突然一下子的安静,似乎都有些不习惯,我打趣到看我们像不像大白?有人附和说我们更像太空人

打开污染区隔离大门,只看到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踏着忙碌的步伐来来去去。我们很快开始熟病房布局,了解用物,交接病情。一通忙碌下来,或许是汗水,或许是水蒸气,全身都湿透了,已能明显的感觉到有水顺着脸颊,顺着后背往下淌。而且可能是密闭的空间,加上呼出的热气和较冷的气温形成大量的雾气遮在护目镜上,视线严重受限。交完班走出隔离病房,摘下防护镜的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清晰明朗了。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赶紧大喘几口气来缓解缺氧带来的头晕感,顿时有种重生的感觉。(徐双)

 

(五)我们是一家人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我们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培训和战前准备工作。集中培训之余,我们着手打造自己的健康小屋,分区隔断,每个房间均设置了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在电梯门口与住宿区之间设置喷洒消毒站,在酒店大堂门口也安置喷洒消毒设备,每次下班,哪怕忍受深夜1~2度的极低气温,也要全身上下经过两个站区两次含氯消毒剂的洗礼才能进房间进一步清洗,防护过程的繁琐和谨慎超乎想象,但流程执行中无人提出异议,所有队员自觉遵守,无一例外。病毒面前,大家保护了自己,就是保护别人,保护好自己,才能照顾病人,这是被钉进脑子里的铁律!

这段过程中,我们克服陌生,逐步适应,经历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快进性磨合,靠的是那份高度一致的情怀和信念,因为时间不等人,我们只有快速的步入正轨,最大程度配合默契,才能够发挥最强合力帮助到更多病人,同时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1月30日下午,按照统筹安排,我院李晓聪医生和谭嘉仪医生第一轮接班,我们护理组在隔天下午接班。当最后为我们医院的李晓聪、谭嘉仪医生拍完照片后,便目送大家进入病区,随后大门紧闭,我在外面,内心说不出的感慨一切顺利,我的兄弟姐妹!一定要好好的,前方是水深火热的病人,身后是翘首期盼的家人。我们,一个都不能少!

李晓聪、谭嘉仪医生两位医生回来已是晚上11点,李涛医生提前一小时出发前去接班。我们静静地等着两位医生回来,未听到他们的声音不踏实,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一人当班,全家牵挂!(刘雪霞)

 

(六)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虽在远方,却依然不是孤立无援。一天半的防护服穿脱强化培训,结合临床战士的工作经验,我们意识到随行物资有点缺乏,有了些许担心。在这个特殊时期,防护物资就是生命的保险绳。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一听闻我们物资短缺的消息,就赶紧雪中送炭,送来了必需品,医院的人员告诉我们,这个特殊时期,防护物资都异常缺乏,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跟附一院是兄弟医院,还是决定挤出部分物资给我们送过来。顿时,我们被这种舍己救人的行动所深深感动,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关心和帮助是需要传递的。1月31日上午,我们的战队微信群里有支援金银潭医院的战友反馈缺少取暖设备,夜间接近零下的气温根本无法入睡。看到战友的诉求后,我院几位战友主动提出把我们的电热毯让出来送给他们。

在武汉的点滴,也让我坚信,只要团结一心,以最好的状态迎战,胜利终会在不远处!(徐双)

 

(七)岁岁平安

未曾想过,23岁恰逢本命年的我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到武汉。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13天,我开始慢慢习惯,但却无法停止想念。我已经能在陌生的房间里面安然入睡,能在闷热的防护服里做好护理操作,也习惯了每次下班都满是压痕的脸。同时,我想念家里的亲人,想念家里的饭菜,想念科室的同事,想念汕头的美食……特别是在夜里,更是叫人魂牵梦萦。

真的很感恩,我的队友们,都是一个个积极乐观的人,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因为我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他们总是耐心细心地帮助我、鼓励我。

翻开手机,微信里,我的家人,我的同学,我的同事,甚至还有我以前的老师,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叮嘱,让我在每次疲乏的时候,又能重新充满力量。尽管,归期未定,尽管,前路未知,但是,我一切都挺好的,能吃能睡,希望远方的你,也是如此。(陈咏芬)

 

 

(八)逆行风雪中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这是我作为南方妹子27年来第一次见到雪的感慨,而这第一次,我恰好在特别地方,做着特别的事,一切也变得特别有意义。

今天是2月15号,距离初涉武汉已18天。半个月的时光里我感触良多,战友们都是特别能吃苦的人,因为,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需要我们克服的难题:天气的寒冷让鼻子、喉咙、嘴唇乃至皮肤变得十分干燥不舒服防护眼罩起雾厉害长期佩戴口罩容易压坏鼻梁和耳朵三餐不定时,经常吃冷饭和方便面,部分物资匮乏……然而, 这一切的困难并没有吓倒我们,特殊时期,我们越挫越勇。

因为有了各方强有力的支撑及群策群力,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这里尤其要感谢我们的大本营,我们的附一院,即便相隔遥远,但关爱与支持从未间断只要发现我们有什么需要总是能第一时间就送到,成为我们最强有力的依靠,让我们时刻感受家的温暖。我期待,早日战胜疫情,摘下口罩,脱下防护服、敞开双臂尽情拥抱我的战友们,一起回家。(邓达丽)

 

 

(九)我的队友我的家长们

1月27日下午,在我院援鄂抗疫医疗队授旗仪式上,当时我们队员之间很多还是互不相识。从汕头出发至今大半个月,在各个方面都感觉到自己处处被照顾,有什么事有我们的队友兼家长担待着,如同队里的一片天,守护着我们。

郑小河主任,我们的大家长,他是队里最忙碌的一个,常常上夜班带着满身疲倦洗了澡就赶去开会,常常眼睛刚一眯就有电话进来,也常常赶不上吃饭,总是在如何更好地建设病区、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如何更好地维持队员身心健康等会议穿梭,像个陀螺转个不停。就是这样一个忙碌的人,只要他在,总是守在门口递给我们一杯杯暖和的水,寒烟冷雨,那手心的温暖驱散了我们在寒冷的天气穿行回来冒着的一身冷意,缓解了我们的饥渴感,那透明的水色是世间温煦的美色,熨帖了我的心脏,深印在脑海。他心系病患,那天武汉下雪,雨雪霏霏,他和李涛医生仍冒着大风大雪赶去医院查房。

李涛副主任医师,我们队里防护工作的监督者,监督着日常防护不动摇不松懈,把防护做到位。下班回来需要浸泡衣服的含氯消毒剂常常是他配制的。他幽默风趣,作为武汉人,在特殊的时间以特殊的方式回到武汉。正是因为他是武汉人,所以才更明白更了解援助武汉的迫切性,义无反顾地逆行回武汉支援,让人钦佩和感动。

潘红星副主任医师,他内敛但不失睿智,从不抱怨,从不说苦,援非两年艰苦的环境让他染了一身病根,颈椎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连睡觉都必须俯卧位睡觉,但是他从来都不会说他有什么困难,而是一心去解决身边人和病人的困难。下班时,一旦他发现酒店门口喷洒的含氯消毒液不够其他同事喷洒时,他就走到十几米外的水龙头提水按配制浓度要求严格配制消毒液。

刘雪霞副护士长入鄂后,迅速摸清汉口医院各种程序运作,例如死亡处理、物资申请领取、院感工作管理、送检步骤等,努力制定病区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她管理着我们汕大附一院、东莞三院、东莞滨海湾医院三个医院的护士,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每个人的年资、经验、专业程度并根据个人合理排班,让大家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病区工作的有效进行和运转,又保证大家尽量休息充足养好精神。

他们是我们援鄂抗疫医疗队的家长们,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关心我们的饮食起居,事无巨细。他们常常帮我们领饭,帮我们领物资,也帮我们疏解内心的压力。只要队员们有任何问题,他们便想尽方法解决。

亲爱的队友们,你们是我们的一片天,昨日顶起风,今日抗起雨,感谢援鄂抗疫的这一段日子有你们。(邓达丽)

(文有删节)




原文链接
积累分数:26分
评委打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的评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