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之间:返璞归真,简单生活
据喻彬回忆,《生命的秘笈》这一纪录片创作前后历时半年时间。2015年下半年,由于正在进行关于六祖惠能的电影剧本创作,喻彬与友人前往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考察采风,听聚龙坊居民苏四说起村里有一位114岁的老太太,依旧能独自砍柴、做饭、干农活的事,这引起了喻彬的浓厚兴趣,于是他便拿起随身携带的摄影器材开始了纪录片的拍摄。
过程并不如预想中的顺利,拍摄期间陈德巧老太太在菜园干活时崴了脚,养伤在家无法下地行走,于是老太太的一些生活场景便无法拍摄,喻彬只好暂且一面拍摄当地的自然景观作为空镜头素材,一面等待老太太复原。无奈老太太脚伤严重,久未痊愈,最终喻彬只好将苏四平时用手机拍下的老太太干活的场景剪辑进纪录片中作为补充。
影片拍摄完毕之后,喻彬动员2013级中文4班的同学们参与到后期工作中来。许多同学们对纪录片的色彩、台词翻译、背景音乐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改善意见,让喻彬很是欣慰。群策群力之下,《生命的秘笈》修改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年6月底才最终完成。8月中旬,喻彬打算拿着纪录片参加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大学生纪录片大赛,按大赛要求,纪录片的台词需要翻译成英文,于是喻彬便紧急召集正在实习或工作的学生进行翻译,经过十天奋战,终于赶在8月31日——大赛截止日当天将成品提交给主办机构。
此后不久,喻彬便得知了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的征稿信息,便将此纪录片投入参评。直至9月7日,主办方来函告知《生命的秘笈》已经入围,大家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
“我十分喜爱聚龙坊村民们所过的简单朴实的生活,‘番薯芋头青菜粥’就能将平常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喻彬说,这部纪录片中所讲述的百岁老人的故事以及她所生活的环境,其实都寄托着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聚龙坊的老人们不兴大鱼大肉,他们主食番薯,讲究纯净和环保的生活。而这种纯净和环保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中,还体现在心灵对话中。纪录片中的主人公陈德巧老太太没有为丈夫生下子嗣,这在传宗接代观念根深蒂固的乡村来说算是一件不幸之事。“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禁锢下的女人,总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在家庭中常常会有负罪感。要是别的女人遇上这种事情,难免会想不开,但陈德巧老人却能用佛教的宽容和隐忍精神去让自己释怀,做到真正地放下,我想这种心灵的净化也是她长寿的原因之一。”
聚龙坊的乡亲们和睦相处,邻里之间相互关心,相比起纷杂的都市社会,就像是世外桃源一般。正是这种返璞归真的简单淳朴的生活所带来的感动,促使喻彬用最真实的纪录片手法将其记录下来。
校园逐梦:自我表达,激情张扬
喻彬在我校人文学院教授《跨媒体写作》和《戏剧与影视》等相关课程,在教学中他十分注重实践精神、引导学生拍摄自己的作品。对于大学生拍摄电影,他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大学生创作电影有三大优势:一是影视戏剧专业科班出身的校园派能更多地接触一些西方影视理论,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二是大学生富有激情和想象力,对理想有张扬的勇气;三是创作手法更为大胆、新潮和先锋,对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来说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同时喻彬还指出,大学生由于生存环境局限于校园,往往不知道如何将电影成功地推向市场,去发挥艺术作品的影响力,这导致大学生的影视作品容易偏向理想化和纯文艺化,表现的东西过于倾向自我,变成孤芳自赏的私密作品,失去了电影艺术传播的社会属性。
谈及下一步的创作计划,喻彬表示他仍会坚持带领学生团队拍摄一些好的作品出来,目前,纪录片选题《刀尖上的舞者》正在申报一项“青年纪录片扶持基金”。除了纪录片,喻彬表示还会拍摄电影。他相信《生命的秘笈》的获奖,将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启发和鼓励,“只要选题好,拍摄质量高,这样的作品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喻彬还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并不一定要拿大奖,所有的比赛都是检验、反思、借鉴、提升的机会,人生就像奥运会,要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记录才有意义。”
光影之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典礼致辞中,喻彬说道:“加拿大是一个充满仁爱的国度,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先生就是加拿大人。”的确,从得知《生命的秘笈》入围电影节后、着手办理护照开始,喻彬便感受到了来自加拿大人民的善意。由于收到入围通知距离电影节开幕之间仅有短短13天的时间,而办理护照通常需要2—4个星期,按此程序,喻彬的团队很有可能赶不上此次盛会。喻彬在给加拿大领事馆的签证材料中夹了一张字条说明时间紧迫,诚恳地请求签证官尽快办理签证手续,希望不要错过这次中加两国文化交流的机会。果然,第9天喻彬的签证就下来了。也正因为如此,纪录片《生命的秘笈》中所呈现的真诚、善良、仁爱、相守的人文情怀,在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心中产生共鸣并最终获奖。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影响世界。中国电影就是我们中国人影响世界、让国际更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谈及赴加拿大进行电影文化交流的心得,喻彬显得十分兴奋。他说,从“加中美电影合拍论坛”可以了解到国际很重视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国作为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消费大国,是国际电影场域绕不过的一大主角,我们应当好好地守住自己的阵地,拍出一些真正能代表中国的影视作品,这要求中国的电影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不能依靠在电影保护月等强势措施的保护伞下对中国影视观众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要让片子真正地上台面,让观众真心喜欢,在愉悦中感受到鼓舞或启迪。
在喻彬看来,新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日渐式微、自媒体迅速发展,影视短片大行其道,但是真正的精品为数寥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缺乏好的脚本,俗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没有好的剧本是不可能拍出好的片子来的;二是,中国部分影视人缺乏长远的目光、急功近利,真正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艺术家目前为数不多。
通过观看国外的电影,喻彬深刻意识到中国电影在剧情构思、拍摄制作、镜头语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例如韩国的类型片和历史片,美国的好莱坞、日本、印度和伊朗的电影都值得我们借鉴。电影是视听的艺术,其中很重要的便是“电影美学”的概念,比如光感、演员、色彩、台词、音乐、道具、氛围等等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才能在整体上吸引观众,成就一部好的作品。“印度的《帝国双璧》、伊朗的《小鞋子》等等都是很好的体现,在这些方面我们中国电影还需要努力,既要向电影大国借鉴经验,也不能忽视小国家的优秀成果。”喻彬如是说。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脍炙人口,其中有一句话——“这世界上不缺最好的导演,也不缺最好的演员、摄影,而是缺少好的剧本,缺好的剧本原因是缺少思想,因为思想是一个电影的灵魂。”而这,也正是喻彬走在影视创作道路上,用来激励自己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