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旅行

似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旅行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周游世界。浸润在海洋文明中的人类,想乘风破浪,去探索海洋的奥秘,想去远处的陆地冒险、开拓。抱着人类共有的好奇心,陆地文明熏陶下的人们,则憧憬着与陆地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想要体会跨越海洋的美妙。“远方”——这个词好像有魔力般,诱惑着人们不断行走在路上。

如今的大学生,可能是最向往旅行的群体了。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了“宅男宅女”,但是他们经常在朋友圈、空间、微博等等社交平台表达自己对旅行的渴望。特别是在情绪低落烦躁之时,他们尤其希望能够借助旅行放松自己。至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些口号,我们早已烂熟于心了。

我无疑也是喜欢旅行的。我对旅行的向往,自小就有。高一的时候,我迷上了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作品。她在旅行中写的散文随笔我通通看完了。那些故事是那么吸引人,三毛丰富有趣的旅行生活就如同冒险,让我羡慕无比。“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三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曾经是我的最爱。大一那时,我拜读了日本作家石田裕辅的游记《不去会死!》。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没错!“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大谷地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生死绝境、苦中作乐、悲欢离合、幸福瞬间……石田裕辅把旅行当作自己的梦想来实现,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追梦人。这本书在我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花。

我喜欢传统文学,最喜欢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那个世界,不仅有诗人诚挚而丰沛的感情,也有祖国的大好江山。我多想跟随诗人们的足迹,去岳阳楼登高,去洞庭湖赏月,去西湖踏春,去湖心亭看雪……我还喜欢欧洲的文学、足球。我想把欧洲走遍——去英国,追寻我喜欢的英国作家毛姆走过的足迹;去西班牙,去球赛现场感受欧洲足球的华丽;去法国,感受浪漫之都的无限风情……但是,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这些想法还不现实。所以,我只好在广州市内游走,倒也怡然自得。

如今,很多人推崇“说走就走”的旅行,喜欢这样一些小清新风格的句子:“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似乎,在很多所谓的“文艺青年”看来,一场旅行就是一次救赎。为了得到救赎,他们“说走就走”,甚至觉得“不去会死”。可有时候,这种想法是多么天真啊!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旅行无非就是单调重复的搭车、走路、拍照、品尝美食、给朋友寄明信片、带手信……哦,对了,还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势必要贯穿整个旅行——发朋友圈!有人曾说,只有通过旅行,人才能够成长。对此,我并不认同。在我看来,旅行最重要的是享受旅行本身。新环境,几乎所有都是新的,那么,我们可以愉悦地放松,尽情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沿途的风景太美,那么欣赏吧,沉醉吧,用你的双眼,你手中的相机,记录那一刻的它们吧。但是,请不要过分夸大旅行的意义,要知道,仅通过一两次的旅行,我们难以得到成长,更不用提什么救赎了。

成长,永远要靠自身去完成。并且,成长从来都不是轻易可以实现的。旅行,更可能只是帮助我们成长一点罢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相信,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希望自己坚持阅读,不断学习,学会质疑和思考,等到我有条件去远方行走时,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上路,去领悟旅行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