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以下简称“记”):旅游学院自2004年正式成立至今,不断壮大,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可以想见,刚落户珠海校区,旅游学院应该也经历过学院建设之初时的困难与艰辛,当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保继刚(以下简称“保”):学院建设之初碰到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没有专门的学院楼,教师办公只能临时借用校区行政楼里的部分办公室。办公空间不足、设施简陋,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了诸多不便。但珠海校区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教室、宿舍及饭堂,使得我们在教学活动上没有遇到太多难题。
对于新建学院来说,遇到的最大困难其实是师资。旅游学院自落户珠海开始,就承担了学校的扩招任务。短短三年时间,学院在读学生达到近600人的规模。要在短时间内配备足够的且符合学校要求的优秀教师,是非常困难的。
旅游学院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解决这一困难。一个途径是依托老学院的部分师资解决学院开办之初师资匮乏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另一个途径是学院自主聘请教师。当时,学校给了新建学院很大的支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学生人数核算学院教职工工资总额,并赋予学院一定的自主权。因此,学院可盘活使用工资总额,灵活聘请来自校内外、国内外的教师。
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旅游学院已经具有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办学层次。您能否谈谈旅游学院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人才引进方面的总体思路?
保: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旅游学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办学体系,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旅游学院是全国首批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授予权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单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外设科研机构依托单位;高分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旅游教育质量整体认证;旅游管理专业国内排名第一,旅游学术研究全国排名第一、全球第二十九。我们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有7人在海外任教,16人在国内985高校任教;近五年有200余人前往世界排名前200的高校留学深造;也有通过创业取得成功的案例……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旅游学院依然是很年轻的学院,但已经搭建起了同样年轻但有活力、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梯队。我们的每个梯队层次都有特别优秀的人,在全国相应年龄段中成绩非常突出。
建立人才梯队的过程也是人才引进的过程。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贯彻始终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国际化道路。我们主要引进三种人才:第一,拿到国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的人才;第二,拿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位的人才,并尽可能派到境外进修学习;第三,境外、海外教师。
目前,我们85%的教师拥有海外学习经历。有了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才利于国际化的学生培养,我们与澳、法、英、美等国知名高校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换、海外游学和实习项目等。
当然,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搭建优质的学术平台。这不仅仅要依靠中山大学的平台,更需要学院自身建立起在全国有竞争力的平台,打造学术高地。旅游学院已经具有国内一流的科研平台,且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外设研究机构。当你拥有在中国做得最好甚至在世界知名的项目时,就很容易吸引到一流的人才。
记:旅游学院在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都着眼国际化,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在未来发展上,学院有怎样的规划?
保:我们有一个十年发展目标,希望通过努力达成三个目标:第一是打造学术高地,将旅游学院建设成为世界前十的旅游研究机构;第二是打造人才摇篮,将旅游学院建设成为面向亚太地区的人才培养重地;第三是打造国家智库,将旅游学院建设成为旅游与休闲业的国家智库,旅游与休闲领域服务于亚太地区的国际知名学术咨询机构。
为实现目标,我们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一是建设一流的学术团队,包括引进讲座教授、新兴领域优秀青年海归人才、行业精英兼职教师,将学院现有教师送至全球著名教学科研机构进行培训,每年对获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和优秀教师进行奖励等。二是强化国际化办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继续努力建设优才培育奖励基金、研究生海外学习基金;在国际合作方面,充分借鉴引进国际著名旅游学院的教学管理办法、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核心教学团队,通过2+2、3+1、4+1、3+1+1模式,对会展、酒店、休闲运动、旅游信息化等专业与国际著名校院合作,培养学生。三是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努力将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打造成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将UIUC-SYSU国家公园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打造成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地方共建工程中心。
记:自学校开创“三校区五校园”的全新发展格局以来,深圳校区将迎来一批“开疆拓土”、建立各自学术“王国”的院系。作为首批落户珠海校区学院的院长,旅游学院有哪些做法值得深圳校区的新院系参考或借鉴?
保:深圳校区在校区建设、教学设施配套等方面得到了深圳政府的大力支持,物质准备会很充分。正如我们刚刚讨论的那样,院系初建时的最大困难就是师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解决人才引进的问题。
青年国际论坛很重要,是新建院系引进人才的重要途径。此外,我们还有更多引进人才的渠道,比如,根据学院教学需求,在国外的专业网站上发招聘广告;又比如,我们的教师有很多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主动物色人才,向学院推荐,等等。
最近,罗俊校长带队出访欧洲,我们也同去招聘人才,有非常优秀的已在国外大学取得终身职位的青年学者,也有意加盟我们,看中的就是我们的学术平台。因此,更为重要的,新学院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学术声誉,构建起优秀的学术平台,打造学术高地,使招纳贤才变成常规性的工作。
(采写:金凤 陈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