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压力,大部分人会选择“硬扛”。当面临接踵而至的deadline,或许你会烦躁地跟室友抱怨几句,再强迫自己把“小情绪”抛之脑后,让自己沉浸在工作或学习中。你觉得这样可以控制情绪,一次两次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你以为自己克服了消极情绪,实则不然。负面情绪积攒到了一定程度,势必会爆发——就像一口活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性。于是,我们常会受到焦虑与抑郁的困扰。
焦虑和抑郁最大的来源便是压力,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许多人都对此知之甚少。我们常以为自己能够控制压力,但这其实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我们总将压力视作洪水猛兽,能躲则躲,恨不得将它踢出我们的生活。而想要减少焦虑和抑郁,保持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则是处理好与压力的关系。
正如Kelly McGonigal在The Upside of Stress中所强调的,“只有当你认为压力有害时压力才有害”。有研究指出,人们面对压力时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他做事的行为和结果:若你认定压力有害,它便只会给你带来重压,让你感到焦虑和抑郁,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事实上,适度的压力可以为我们带来不少益处。
压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McGonigal在TED演讲时表示,有7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而拖延症“患者”大多在截止日期来临前都没有足够的压力使自己完成任务。由此可见,适度的压力能够使拖延症者更有动力且更投入,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压力能够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回想一下,当你感到压力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要找人倾诉?你是否会想拥抱你的另一半?犹记得自己在刚步入大三之时,面对考研与就职的选择,我数次感到焦躁不安。但那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跟老师和父母的交流次数增加了很多,而且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可以说是压力让我和他们的关系更紧密,这是人在面临困难所展现出的亲社会本能的体现。
压力能够使我们在学习中成长。虽然承受压力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在你经受历练、克服焦虑和忧郁等种种情绪的阴翳后,你定然能有所收获与成长。压力就如同一碗苦口的良药,虽苦,但只要“对症”,你能获得的好处便会远远超过安逸度日。
正确认识压力之后,应当坦然承认压力的存在,接纳它,拥抱它。放松身心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完成成长与蜕变,而非陷于被动,被焦虑和抑郁所困扰。另外,尝试一些简单的减压方式,听一首舒缓的歌曲,看一部感人的电影,或是做一个深呼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减压方式,相信你也一定能够找到属于你的。
在下一次面临压力之时,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你也能甩掉忧郁和焦躁,迈出勇敢的一步,尝试去拥抱压力,悦纳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