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探索 十年之旅

记者:团队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视角进行颠覆性创新的研究,还出版了两本专著。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战略生态位管理?团队对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成果“新”在哪里?

张光宇:生态位是描述物种生存、竞争态势的一个概念,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时间空间,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之间存在各种关系,有的完全重叠,有的部分重叠,有的不重叠,其重叠交叉程度决定了物种竞争的激烈程度。战略生态位管理的思路,就来源于生态位的概念。因为不同技术也需要不同的成长空间和资源,也会有不同资源的交叉。可以说,SNM理论天生就是为颠覆性创新量身订做的。

SNM理论作为国际上比较前沿的理论,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理论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国内很少有专门的研究。还记得我们关注这一理论时,在知网、万方、维普和中文社会科学英文索引(CSSCI)等多个数据库,以及多个搜素引擎进行检索,均未检索到任何相关信息,可以说是从零起步。我们用SNM理论研究技术成长的过程与管理,并从这一独特视角研究颠覆性技术的成长机理,破解颠覆性创新的困境,研究成果为颠覆性创新管理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将SNM理论与颠覆性创新相结合,从SNM视角全面剖析颠覆性创新运作机理与发展路径的研究,我们是第一人。

记者:团队成立十周年,作为团队带头人,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张光宇:回顾这十年研究历程,十分感慨。有5个关键词是我们研究团队发自内心的体会:

情怀。科学研究离不开团队,但团队不是基于项目组建的,而应该是基于情怀,对某领域科学探索的兴趣、热爱与执着。十年下来,我们不是因为项目临时构建团队,而是因为团队去策划项目、争取项目,完成项目,并形成以团队稳定核心成员为主,与项目研究需要邀请加入的“外援”为辅的开放式研究团队。我们每两周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检查、研讨、安排研究工作,每次均有会议纪要明确任务要求,并形成项目小组分工负责与团队集体研讨相结合的研究模式。

聚焦。这十年我们紧跟创新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战略,开展相关的研究。从2007年开始研究知识产权,2010年研究战略生态位管理、产学研合作,2012年研究协同创新,2015年研究新型研发机构等,其内核就是聚焦了一个核心问题:新技术成长过程如何跨越“死亡之谷”,形成了在该研究领域的竞争优势与社会影响力。

持续。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专注、在于持续、在于追踪,当积累到一定周期后就会有所发现,豁然开朗。这十年我们从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创新联盟——协同创新——新型研发机构等,这种问题导向式的持续追踪探索,使我们能把握理论研究的前沿和实践探索的热点。

扎实。“理论严谨、实践扎实”是我们团队的理念。如我们承担了中宣部委托广东的重大项目《广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践与探索研究》第五个子课题:广东创新发展新探索的研究任务,团队成员全面收集整理国家和广东省的相关政策文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国内学术界主要专家的观点等资料,形成了一本500多页50多万字的资料汇编,作为项目的研究基础,为研究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立地。人文社科领域要做理论研究,更要做智库研究,要让我们的理论研究成果真正落地,对地区创新发展有实际参考和指导作用。我们的专著《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与实践》就贯穿这一理念,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实践探索三部分。专著完成后我们赴河源、佛山、云浮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惠州大亚湾经济开发区等,免费举行研讨宣讲会,免费赠送专著,与高新区管委会管理人员及骨干企业高层管理者共同研讨技术创新管理相关问题,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真正产生作用。

记者:对团队未来发展有何计划?

张光宇:未来,我们将继续专注既定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智库角色,期待与政府、与企业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原文链接